从蓝图“设计师”到产业“兴链人”——青年党员刘若鹏的融合新路
刘若鹏在遂宁市蓬溪县鸣凤镇,一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推进。青年党员刘若鹏作为项目负责人,自项目启动以来始终扎根一线,以系统思维破解耕地碎片化、建设用地低效等复杂问题,他坚持把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转化为实干行动,带领团队以务实与创新探索出一条整治新路。
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,刘若鹏始终坚持系统谋划与以人为本的理念。在耕地整理方面,他从全局出发,统筹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、新增耕地、垦造水田等项目,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。他还积极探索“林耕置换”模式,将生态脆弱的陡坡地恢复为林地,把零散分布的耕地整合成片,既优化了耕地布局,也实现了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的协调统一。与此同时,在建设用地整理中,他始终把村民需求放在首位,带领团队深入走访2400余户村民,耐心宣讲政策,推动“自愿置换、就近安置”的模式落地。通过闲置宅基地复垦与集中居住点建设相结合,不仅有效盘活了低效用地,还为村民们打造了临近场镇、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居住环境,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与群众生活品质的“双提升”。
在产业导入环节,他注重盘活存量资源和优势叠加。一方面利用镇域闲置建设用地,避免新增建设扩张;另一方面结合鸣凤镇铁路双站的交通优势,引入高潜力产业,推动产业与区位联动。同时,他立足地方特色资源,围绕“吉星贡米”打造全链条品牌,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格局。作为党员先锋,他坚持把党建引领与产业振兴结合起来,把“党员的责任”落实到一块块地、一项项产业里。
随着项目的实施,鸣凤镇预计耕地数量增加4.8%,灌溉保证率提升15%,耕地破碎度下降5%。全镇新建21处聚居点,结余建设用地指标近1500亩。产业导入与社区建设的协同推进,正吸引人流、产业向镇区聚集,推动形成“产城人”融合发展的新格局。
刘若鹏用实干展现了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。他不仅推动项目取得显著成效,还在近年荣获公司“优秀青年”称号等荣誉,成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线的青年党员代表。他的成长经历,正是核西南院青年党员以智慧和汗水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